在歷經五個月的試探、磨合、交鋒之後,上周一,重大城建債務整合項目公咨委成立一年後終於交出了首份答卷———廣州大橋拓寬項目前期論證階段總算成功畫上句點。
  半年前,25名身份、職業、背景、年齡迥異的市民響應市政府“輔助決策、搜集民意”的號召,通過公開搖號和組織推舉兩種途徑湊成了這個純民間的“草台班子”,儘管至今仍有委員私下把成員分成“體制內”和“體制外裝潢”兩種,但和大部分政府咨詢機構不同的是,委員中沒有一位現職和退休的政府行政官員,“班子”的性質屬於N G O組織,除了開會、調研的運作經費暫時還需要政府部門支持,所有委員不從政府處拿一分錢。
  不做另一整合負債個橡皮圖章
  彭忠紅,是其中一名委員。這個自稱在跨國公司工作了15年、熟悉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和管理模式的“體制外人士”,經常拿捏不准自己的言論邊界放在體制內是否出烤肉格。雖然他也會用“相信政府的英明領導”來刻意突出自己所處的位置並不是政府的對立面,也無意成為公咨委里的麻煩製造者。但在現實中,他確實是公咨委里的那條“鯰魚”。
  今年5月份公咨委成立後內部自由競選,他一個人帶了一大堆自印的材料在現場拉票,第一個上臺發表競選演說,推銷不當政府橡皮圖章的理念,雖然最後在內部無記名投票中惜敗,沒撈到一官半職,所幸兩位當選的副主任、省政府參事王則楚和廣東沁森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惠萍跟他政見一致。這兩人在今年6月份當著市長陳建華的面公開發言,前者提出公咨委應對政府項目多做“不可行性研究”,多反映老百姓房屋貸款真實的聲音,後者則更進一步,提出公咨委不僅應該是民意傳聲筒,更應該對政府進行監督,“要讓市政府執行公咨委的決定”,這句讓陳建華打趣回應:“公咨委投票通不過,市政府都不敢決策了。”
  在公權力獨大、政府熱衷於通過各種造城運動提高G D P增長數字和個人政績的現實語境下,不成為橡皮圖章何其艱難。
  公咨委成立後,接手論證第一個政府項目———廣州大橋拓寬前,市長陳建華事先表態,“如果反對聲音太大,廣州大橋拓寬可以不建”,放手讓它自由調研、獨立討論、投票自決。
  民主不代表亂來
  雖然廣州大橋拓寬項目的操作難度並不高,它不像白雲山隧道工程一樣涉及拆遷和徵地等最難啃的骨頭,新橋的市政建設用地政府十多年前就預留好了,現在是一片綠地;項目本身激起的環保風暴也不存在,無非就是修座橋會帶來汽車尾氣和噪音而已,技術上完全可以解決。從低難度的項目做起,這本就是該公咨委的優勢。但在具體到內部討論的時候,事情遠比這複雜。
  首先是頑強地反對的業主代表。從7月26日召開項目通氣會到9月14日進行內部表決,面對大橋已經超負荷運行的數據,業主代表王綱甚至反問“高峰時全廣州哪裡不堵?”另一位代表馮子為更是一口咬定,“我在附近住了十多年,廣州大橋沒塞車!”
  更為棘手的是內部爭議的處理。公咨委議事章程僅僅規定了委員們每人一票、自由表決、當場唱票,但是選票上怎麼設置,除了贊成和反對之外,是否設棄權選項,是否追加贊成和反對的前提條件,這些操作上的細節章程上並沒有詳細規定。於是今年9月14日投票當天,在委員們同意的情況下,現場決定選票上不設棄權,但可以寫下贊成和反對的前提條件,最終投票結果為12票贊成、8票反對(有5名委員當天有事缺席投票)。反對票占總票數的2/5,在近年來廣州大部分聽證會都是全票通過的大背景下,這一結果顯得非常特別。
  由於投票採取的是無記名形式,8張反對票是否全出自“體制外”委員之手註定是個謎團,但南都記者註意到,即使是部分在外界看來屬於“體制內”的委員,在投票前發言時也毫不留情地表示了反對。
  最有爭議的是對於表決結果,不同的委員有不同的解讀。委員彭忠紅堅持認為,有前提條件的贊成票其實也算反對票,因此不能將投票結果簡單理解為“表決通過”,而他的這一觀點被公咨委新聞發言人曹志偉斥為對游戲規則的粗暴踐踏,“來當委員就表示你願意遵守議事章程,現在結果出來了又要反悔,民主不代表亂來!”
  政府和反對方互不越過底線
  考驗公咨委公信力的終極時刻也到了———反對業主代表憑什麼要將切身利益交給這些素不相識的20名投票委員裁決?他們是否尊重和接受公咨委的表決結果,不採取拉橫幅、封路、集體上訪等過激維權手段?
  “反對業主代表的素質很高,他們不會這麼做”,面對可能的最壞結果,公咨委新聞人曹志偉儘量樂觀,但他同時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但如果真的出現了,公咨委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這是一種悲哀,”沉默了一會,他又黯然地補充了一句,“那樣也許我會退出公咨委。”
  上周一下午,在市府常務會議審議廣州大橋拓寬項目出最終結果。最壞的結果沒有發生,儘管輸了,但是反對業主們還是尊重了工程上馬的決策,把爭議留給事實檢驗,而公咨委提出的降低噪音等保護業主們的措施也被市政府採納。
  在公佈結果的新聞發佈會上,市建委主任侯永銓對公咨委發揮的作用表示了感謝,但說話一貫平實的他,卻始終未能講出“感謝反對的聲音尊重規則”之類的漂亮話。
  “政府和反對業主都尊重了對方的底線”,面對圓滿的收場結果,公咨委委員彭忠紅如此總結說。政府的底線是不出現維穩事件,而反對業主的底線是項目不增加噪音和污染,夾在中間的公咨委促進了雙方的溝通瞭解,不偏不倚地尋找能滿足雙方底線的中間路線,不至於互相踩過界,雖然廣州大橋拓寬的項目僅僅是碟小菜,它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儘管取得這一結果實屬不易,但大部分委員都對此非常冷靜。公咨委主任、中大環境學院副院長範紹佳告訴南都記者:“先不談下一個論證項是什麼,我們需要先內部總結。”彭忠紅說,除了公咨委以集體名義對工程進行監督之外,他個人還準備直接上門去找市政協和市人大的城建環資委和預算,爭取公佈廣州大橋拓寬工程的預算報告。
  “公咨委不能像長老會,人家聽就聽不聽就算了,趁著這股勁,我們現在的氣勢比人大足,儘管專業性不如人大,如果能和人大聯手,起到作用更大”,說到這裡,彭忠紅又提高音量,顯露出“刺頭”本色,“希望我的意見能呈報給市委書記、市長、常務副市長,把城市建設做得更好。”
  重大城建項目公咨委
  出生時間:2013年5月
  體檢報告:和大部分政府咨詢機構不同的是,委員中沒有一位現職和退休的政府行政官員,班子性質屬於NGO組織。廣州大橋拓寬項目前期論證是它最成功的首次秀。首次項目投票,出現8張反對票(占總票數2/5),和廣州近年來動輒全票通過的聽證會相比,這種反對聲音相當稀罕。  (原標題:不做政府的橡皮圖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zfwiz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