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錯峰出行也堵成一團 本報獨家解碼武漢5年清明出行
“下午出城 上午回城”才能躲開“豪堵”
每逢節假日,市民出行,尤其是出城成了一件頭疼的事,雖然市民越來越理性,但似乎這峰值“錯無可錯”。昨天,記者梳理了近五年來的清明交通大數據,結合今年清明節出行變化,還是找到了一些出行秘笈,並不是高峰是就無縫可鑽,逆向思維也未必有效,而最佳的方式是“下午出城,上午回城”。
武漢交通在清明節遇上高峰從2010年開始。2010年武廣高鐵開通後,數十萬廣東、湖南、江西等外省游客在櫻花盛開期間蜂擁來武漢賞花,令武漢交通承受了巨大壓力,當年清明節的擁堵報警也前所未有地達到了290起。
2011年清明節,因為氣溫偏低,擁堵有所緩解,報警有235起,當年市民普遍反映道路比較好走。2012年,擁堵報警再次上升,達到268起。
2013年,因為是首個高速免費的清明節,武漢交通遭遇“豪堵”,擁堵報警飆升至不可思議的936起,當年從府河橋一直沿金橋大道、二橋堵到梨園。
2014年,不少市民提前錯峰祭掃,節前流量就一直很均衡,但汽車保有量太大依然使清明當天的出城道路擁堵,擁堵報警有579起。就是這樣的極峰時段,有市民還是走機場高速,打時間差,還是避開了府河收費站。
連續幾年的清明高峰,基本上都是清明小長假幾天內壓力驟增,而小長假之前和之後交通流都趨於穩定。但從今年開始,市民出行越來越理性,從3月中旬開始,就已經有市民陸陸續續開始提前祭掃。市民的理性,最重要的一點其實就體現在逆向思維上。有些市民以為清明當天或節假日第一天會擁堵,於是有意避開這一時間段,然而,2012年,原以為第二天會好些的交通卻迎來了出乎意料的擁堵;相反,今年的清明次日,幾乎所有出城路口都一路暢通。
曾經,清明小長假期間不止進出城壓力大,鬧市區也繁忙異常——由於市民閑下來了,喜歡到繁華商圈購物逛街,令中心城區交通告急。但隨著擁有私家車的市民越來越多,如今的駕駛員更傾向於選擇近郊短途游或者開車回老家,這使得進出城口壓力倍增的同時,中心城區反而被放空。
根據五年來的數據顯示,一般情況下,一天內,上午的車流輛遠遠高於下午,因此,“下午出城,上午回城”,一般都會避開高峰。而今天下午2點後,一撥巨大的回城高峰將圍住武漢幾乎所有方向的進城口。
記者梁爽 (原標題:理性錯峰出行也堵成一團 本報獨家解碼武漢5年清明出行)
- May 17 Sat 2014 23:18
理性錯峰出行也堵成一團 本報獨家解碼武漢5年清明出行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